我国将推动绿色建筑立法,为绿色建筑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前基本形成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推进体系,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将达到70%。
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杭州市未来科技城第/一小学等61个建筑获得“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涵盖住宅、办公、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展览馆、机场等主要建筑类型,以及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
据介绍,获奖项目均为取得绿色建筑标识且竣工验收一年以上的工程项目,在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技术体系具有突出创新性,关键技术达到行业领先。
田国民说,创新是引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开展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有利于鼓励绿色建筑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和高水平运营,也有利于提升绿色建筑能源资源节约水平,为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田国民表示,我国将推动绿色建筑立法,26个省(区、市)已经发布地方绿色建筑创建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创建工作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开展年度总结评估,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经过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江苏、浙江、宁夏、河北、辽宁、内蒙、广东等7省(区)颁布了地方绿色建筑条例,山东、江西、青海等地颁布了绿色建筑政府规章,为绿色建筑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如何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
建筑领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三大重要领域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筑节能处处长林岚岚指出,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建筑领域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绿色建筑是推动建筑领域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要措施。
林岚岚指出,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有四大优势,即节能水平更高,资源消耗更少,生态环境更好,节水效果更明显。在节能水平方面,林岚岚说,经统计,绿色建筑约有30项指标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通过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暖通空调、照明与电气设备能效水平,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等,能够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碳排放。
林岚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常规情况下,建筑领域碳达峰要到2035-2040年才能实现,提前实现建筑碳达峰面临很多困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家庭小家电增多,夏热冬冷地区取暖需求更强,叠加仍在扩大的建筑量等,能源消耗进一步增加,对建筑领域碳达峰提出更高要求。要如期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需要很多措施,而绿色建筑正是其中之一。
林岚岚说,发展绿色建筑,是转变城乡建设粗放发展方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推动建筑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对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2019年当年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5%。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